"浙江文丛"所收,主要为浙籍人士著作和关于浙江历史文化的作品,同时酌收历代寓浙人物在浙作品。在广泛的文献海洋中,编选者特别注意选目的经典性和各学科的代表性,除了较为普及的文史哲类图书,对于如《吴中水利全书》这样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经济、政治类典籍也重点关注。所收作品成书年代,下限断至一九一一年。文丛中所收文献,采取点校排印和原本影印的整理方式。主体部分文献价值大、读者面较广的著作,点校后排印出版;对于较有研究价值但读者面较窄的善本书籍,或不适合排印的文字学、金石学类著作,采取影印的方式,以期较好地保留原书的信息。
茅坤反對前後七子爲文盲目擬古的思潮,與唐順之、歸有光等志同道合的文士推崇唐宋八大家和秦漢古文,提出了博採衆家之長,得其神理,然後"隨吾所之"的文藝思想;提倡爲文當主"情"求"至",史稱"唐宋派"。
茅坤著有《白華樓藏稿》十一卷、《續稿》十五卷、《吟稿》十卷,以及《玉芝山房稿》二十二卷、《耄年録》九卷等。明王宗沐評價説,其文"如江河万狀,不可涯涘;而其反復詳略形勢,淋漓點綴,悲喜在掌,則出司馬遷、班固,而自得陶鑄,成一家言"。雖是過譽,亦可見茅坤文在當時的影響。
此次整理《茅坤集》,詩歌部分以萬曆刻本《白華樓吟稿》爲底本,文以萬曆年刻本《茅鹿門先生文集》爲底本。又收入南京圖書館藏《玉芝山房稿》二十二卷、《耄年録》八卷。本次整理,據明嘉靖戊戌陳名夏石雲居刻本《國朝大家制義•茅鹿門稿》補錄茅坤的制義九十五篇,又廣泛收集,輯錄了茅坤的詩文佚稿十六篇。